《水浒传》给我的深刻印象是,当时宋朝皇帝昏庸无能,不但让奸臣当道,还经常不务朝政。使到身边的贤臣在寡不敌众的情况底下,一个接一个被谋害。民间的老百姓不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民不聊生,还经常遭受奸人欺凌和逼迫,使到当时充满义气之侠士也难以适从。宋江,卢俊义,吴用,林冲,花荣和李逵等人就是最佳典型例子。 替天行道奠定威望实力 为了达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加上为民除害,宋江广交江湖各路英雄豪杰,招贤纳士。透过各种各样的谋略和手段,把当时的江湖各路人才都吸纳在自己的梁山寨中。此般蓄心积虑实在是难能可贵。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此举不外是让各路人才归纳在一个体系内,达到上意下达,人人皆有份彰显其才华,达到任人唯贤,集思广益,各尽其职的最佳人才管理状态。 戏剧的高潮部分就在梁山好汉们如何严惩江湖恶霸,替天行道,成功在各处建立起实力与威望。在他们的努力下,老百姓的生活获得平安和保障。举国上下国泰民安,老百姓亦安居乐业。虽然在戏的结尾,大部分的梁山好汉不能随公明哥哥的心愿得以招安于朝廷,但其忠义之气节,视死如归的气度,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所应该效仿的。 是的,诚如公明哥哥所说的,要干一番大事业,没有广大的胸襟,肚里可撑船的气度,如何能够治国与爱民,更别说是完成千秋大业了。最令我感触万般的就是公明哥哥在临死之前所说的那番话,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纵然是毒酒,我也都要谢恩于皇上”。试问,他那广大的胸怀岂是我们现代人所能够体会的呢? 兄弟情是没墙的家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看了《水浒传》之后有什么启示呢?是对其戏剧里的精彩片段给予高度评价,还是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学习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对我而言,这将是因人而异,也是见人见智。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梁山108条好汉的忠义和情谊,促使梁山泊闻名于世,不但成功铲除恶人,更让当时的皇上与官吏刮目相看。看到梁山泊的兄弟们个个情同手足,感情深厚,不分彼此,令观众流下感动以及惭愧的眼泪。感动的是因为梁山好汉们彼此爱戴,上下一条心;惭愧的是感叹现代人为何那么自私自利,无情又无义。 从公明哥哥招贤纳士,我们可以看到,成立一个山寨,并非难事一桩,但若要成就大事,就必定需要各方各路人才一起配搭才行。公明哥哥是一名文官。在他努力之下,各路英雄好汉皆投靠在他的旗下,成为梁山的一分子,成就了当时为民除害的心愿,也奠定了兄弟们情谊的基石。因此,现代的公司和企业,如果要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占一席位,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分得一杯羹,召囊各方面的人才成为公司的一分子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无可厚非。(作者:林资强) sealnews0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汲取许多养分。不过,在四大名著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透视到国人的一些毛病。 譬如,随地大小便和乱题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掌心里翻筋斗云,看到五根手指耸立入云,以为到了天边,于是孙大猴子文瘾发作,在中指上题字“ 齐天大圣到此一游”,顺便还撒了泡猴尿。可怜我佛从此沾染了猴臊气,呵呵。《红楼梦》里有关撒尿的故事也不少。刘姥姥进大观园,由于吃坏肚子,急咧咧就要在茵茵碧草上解手,亏得被众人制止。刘姥姥乃一介村妪,可鸳鸯这荣国府老祖宗的红人一样是夜晚内急,打算就近在草丛里解决,却撞见了司棋和她情郎这对野鸳鸯。《水浒传》中林冲和宋江这两位,一个是赳赳武夫,一个是落难小吏,却都好题诗。林冲命好,幸好遇到了朱贵,就此逼上梁山。宋江运气就差了,被黄文炳发现反诗,差点丧命。 注重关系学。《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从此奠定了蜀汉的基业。《水浒传》里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汉们,以义气为纽带,使彼此关系紧密。不仅如此,宋江等人去东京汴梁谋划招安大计,走名妓李师师的门路,才得通达圣听。再看《西游记》,西天路上的妖精大都有后台,孙悟空无计可施,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动用如来、菩萨和天庭这些关系网,来制服妖精们。整个一靠关系打妖精嘛。《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也深谙此道,四大家族盘根错节,织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薛蟠打死人命,跟没事人似的,因为他知道,一定会有贾雨村这样的官员去给他揩屁股。大观园成立诗社,找管家婆王熙凤要银子,公子姑娘们也懂得送顶“监诗御史”的头衔。 西方人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虽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但在封建王朝,更多时候讲的还是“刑不上大夫”。《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讲,曹操行军,号令三军不得践踏青苗,违令者斩,言犹在耳,曹操的马惊了,踏坏了青苗,曹操割发代首,居然赢得了美誉。《水浒传》李逵屡次违犯梁山军规,甚至怒砍梁山大旗,宋江只是大声呵斥,或者假意要杀,别人一求情就顺坡下驴。此无他,李逵乃宋江的第一心腹矣。这是“刑不上大夫”的升级版本“刑不加亲”。《西游记》里满天神佛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却对自己门下私入人间作恶的妖精仁慈得很,一句“ 这是你师徒合该有此劫”,就搭救了妖精。 四大名著是四面镜子,照见国人的毛病。我们读书,切不可讳疾忌医,只道此是小说家言,就放过自身的毛病。这样岂不辜负了几位先贤的教诲?(作者:张天野) sealnews02
一、《西游记》是“帝王传记” 《西游记》是李世民及其他类似封建帝王的传记小说,对应的小说人物就是孙悟空。 所有关于悟空的神话都是顺着帝王的意愿作的正面粉饰、神化;所有的写实都是对他失败人生、失落人性的本质揭露。比如,吴承恩先写孙悟空的诞生符合儒家的相术、周天,秉承道家的石质仙胞,还能像佛一样“目运两道金光”。但他的实际能力如何呢?像其他猴子一样,“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他发现新事物水帘洞也是依靠尝试和冒险,并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否则不会等到众猴悬赏大喊三声之后才响应,进去之后也不会那么兴奋。反推可见,石猴的神话源自帝王惯用的洗涮原罪的伎俩——“成王败贼”和先天决定论。他在成为千岁大王后,又如法炮制,将“石”字隐去,改称“美猴王”。李世民究竟是怎么成为人皇的呢?想必大家都知道。不然梦里不会有那么多冤鬼要求他超度,包括他的兄弟。李世民“派”唐僧取经超度自己的事件,又恰好对应着悟空拜唐僧为师,从“五行山”解脱的神话。古代最贤明的帝王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呢?吴承恩反封建的立场非常鲜明。 李世民并没有像悟空一样去取经,怎么能说《西游记》是他的传记,怎么能说他对应于悟空呢?玄妙之处就在这里。拜祖师学道之前的悟空是李世民的“人”,学道之后的悟空就蜕变成了李世民神思恍惚的“心”、“魂灵”。悟空的长生、72变、筋斗云都是出自李世民躺在病床上的南柯梦。梦里崔判官帮助李世民修改阎王簿,即对应于悟空醉酒后梦见自己涂抹阎王簿。即便奄奄一息,李世民仍然没有忘记神化自己,他要将玄奘取经的功劳抢过来,不但说成是自己的指派,还要说成是自己的魂灵——悟空的护佑,将玄奘挤对得一无所能。事实上,他的确病得不轻。 二、四大名著是忘年姐妹篇 应先读历史、哲学,再读文学作品“四大名著”。这话应该怎么理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它们的作者看来,所谓文学,是用史实作为前提,以哲学作经纬,以文学为质料塑成的一个圆球□□类似于庞加莱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到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所说的圆球。由于它的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所以我们不需要通过作者本人就能将它们完全解构,而且结论只有一个。这是历史故事和一般文学作品不具备的特征。其次,《西游记》的神话与“迷信”的神话截然相反,迷信是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无知,《西游记》是源于吴承恩对人性和人类的超前哲思,他不敢直白地表述出来,所以用了神话。相当于“红楼”中的谶纬,都是明清之际文人志士常用的反理学、反封建的文学手段。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既有不怕死的哲学家,又有志在长远的文学家。 四大名著是姊妹篇。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原因很多,这里只简要说两点:一是它们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朝代周期,《西游记》写的是初期盛世,《水浒传》是中间转折,《红楼梦》是末世衰退,《三国演义》是改朝换代;二是《三国演义》写仁义勇智慧,《西游记》写仁义勇智信,《红楼梦》写仁义礼智。由于高人既善于相互借鉴,又懂得搞差异化竞争,所以形成了忘年姊妹篇的奇观。 三、关羽是完美的悲剧人物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本人心目中对应的各自著作中最理想的人物是解读名著的关键。《红楼梦》中的理想人物有两位,贾宝玉和甄英莲。《西游记》中则是山水间的百姓或隐士,比如第一回中的“众猴”;第九回的渔翁张稍、樵子李定;第六十四回与三藏谈诗的松柏桧竹四位仙翁等人。《三国演义》中是关羽。关羽这个人物不容易看懂,他寄托了作者批判“家天下”,倡导多姓同治的政治理想。关公最初是希望刘关张异姓合作治国,当发现刘备有私心之后,就在魏蜀吴三者之间找平衡,促成势均力敌、合理竞争的“三足鼎立”。最后幻想彻底破灭,便只好将“三国”重新推向战争。既然“家天下”不能破,就让未来的帝王来个彻底地推陈出新、弱肉强食。关羽是完美的悲剧人物。 用哲学解读中国四大名著,在社会上很受欢迎,但也有人认为您是牵强附会、哗众取宠。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坚持按照“98%正确,500年不过时”的标准往下解读。罗贯中忍耐了600年,吴承恩忍耐了500年,我有什么理由让人们马上接受呢?但我相信,只要读者忍耐十分钟看我的文章,就会明白里面都是真金白银。我研究中国四大名著不满足于见仁见智,要解就解它个底儿掉。相信只要中国四大名著不过时,我的解读就不会过时。(作者:汪宏华) sealnews02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传统的英雄好汉都患有某种程度的“恐女症”,故而远离情色。这些古代的侠义英雄为何远离“情欲”? 英雄理想人格的礼教外套 “英雄”是一个充满阳刚与悲怆意味的词汇。人格意义上的英雄包括两个层面:一,才能勇武过人,“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二,牺牲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前者为行动规范,是侠的层面,即通常意义上的“英雄好汉”;后者指向精神价值领域。 元明是市井文学的发展和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共同特征是不好女色。武松故事很早就开始流传,早期的武松形象是一个不守戒律、贪财使气的酒色行者,但在明以后各刻本《水浒传》中,武松面对潘金莲的酒色挑逗,俨然一个不动声色的道德家。冯梦龙“三言”之《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中,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显著特点便是不为声色所动,京娘已有相许之意,但赵却严辞拒绝,愤然离去,致使京娘自尽。 这里,正统的封建观念让宋代的侠客披上了礼教的外衣。明代吴麟征《家诫要言》云:“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 义只通行于江湖,不适用于夫妇 “结义”俗称“拜把子”,即相好的朋友结为异姓兄弟。明清后,由于《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共创江山、生死不渝故事影响,结拜之风自市井百姓至文人官吏间皆极盛行,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小生产者团结互助的需求。 义可以说是一种含有政治色彩的利益结合,当然,乔峰与段誉及耶律洪基结义乃是由于被对方的人格魅力及风度气质所吸引而产生的惺惺相惜。这种对于英雄好汉的慷慨大方及倾慕之情常常溢于言表,与其对女人谨慎远离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反差。在今人眼里忠义与情欲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古人心目中却是对立的,义只通行于江湖,而不适用于夫妇。 学者孙述宇先生在研究《水浒传》时指出,结拜是许许多多在危险环境活动的人的习惯,他们为求生存,盼望与伙伴们团结得更紧密,以得到支援与保护。对于江湖中人来说,儿女之情不仅无用,还可能妨碍英雄的事业。“妻子”是典型的“小家庭”的标志性产物,它的存在,极大地阻碍着英雄们“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手足之情的进一步深化。 红颜祸水,英雄的“恐女症” 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要将“忠义”与“情欲”这两个今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范畴对立起来,而西方骑士小说往往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在忠义与情义的选择上,中国英雄只能坚定不移地取忠义而舍情欲,方能显示英雄人物的高尚伦理道德。 “英雄杀嫂”模式是这一意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惯常的表现,如武松杀潘金莲,石秀杀潘巧云等。这种女人总是淫恶的化身,中国古典小说常赋予“淫妇”五个特点:淫荡无度、出身低贱、行为主动、泼辣狠毒、有谋害亲夫的行为或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惟其“贱”,才没有太多的顾忌,才有以性诱惑作为手段,冲击男权社会、改善生存环境的必要。男权中心用“红颜祸水”这个词诋毁女性的同时,反证了男权社会对“红颜”特别是对不受父权体制控制的“淫妇”的力量的恐惧。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传统的英雄好汉都患有某种程度的“恐女症”,不但不近女色,而且极端痛恨奸夫淫妇,对于那些肆情纵欲者,莫不“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尸弃首”为快。正因为美貌会诱惑男性“舍大家为小家”,从而会造成类似“忠义堂”的理想父权机构的分崩离析。 因此英雄好汉只有被塑造成“无欲”的个体,将女性带来的潜在危机摒斥在外,“忠义”才能通行无阻,理想的男性社会才能建立和维持。“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弱肉强食的江湖世界,兄弟情谊是一种舍生共死的心理需求,一种激励斗志的力量源泉。 酒:女色的替代物 侠义小说中的“禁欲”,并不等于佛道中的“禁欲”,前者禁绝的只是情欲,而乔峰与古典小说中的英雄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嗜酒如命。常言,酒色之徒非君子,在侠义故事中,“酒”、“色”两字常常相伴出现。 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欲望满足物,酒与女人具有同等功能,文学作品中大凡使酒的英雄,多不好色。“醉酒”是侠义故事中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好酒不仅不会减损英雄形象,还是塑造英雄丰满形象和可爱“缺憾”的优先选择,而“醉酒”是考验英雄意志、人格的最佳方式。乔峰则将这种坚定意志发挥到极致,越喝越清醒越豪情万丈,这种对酒精免疫的塑造实质在暗示乔峰在欲望面前有着超凡的驾驭力。酒是色欲的暗涉,“千杯不醉”表明犯错误的机会也不存在,酒精对他都不起作用,更何况是女色了。(作者:胥远) sealnews02
从小时候起就读《水浒传》,总觉得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对梁山诸英雄好汉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今天再读《水浒》,心中便有了疑问:被国人奉为四大古典名著的《水浒传》到底告诉人们什么? 翻开《水浒传》,一股浓浓的血腥气扑面而来,我们的梁山好汉杀坏人确实不手软,可杀起无辜的百姓也是毫不留情,英雄好汉大多是在杀人过程中成名的。身为大哥的宋江曾为郓城县吏,虽貌不惊人,却义气满胸,人称及时雨。刘唐受晁盖派遣报答宋江救命之恩,带来梁山的书信,这封梁山的书信却偶然落在了宋江老婆阎婆惜手中,阎婆惜便借此要挟宋江,不肯还信于宋江。宋江见了,急忙去夺,婆惜死命不放,宋江按住婆惜,右手手起刀落,鲜血迸出,“那婆娘的头伶伶仃仃,落到枕头上。”一个大男人,本来可以凭力气夺回那封信,可他却心起杀机,残忍地杀了自已的老婆。这里宋江藐视国法不说,单从人性角度讲,他视生命为草芥,就不免有恶毒、残忍之嫌了。而在《水浒传》一书中,宋江怒杀阎婆惜无疑写成了他大义灭亲之举。“可怜的阎婆惜,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头伶伶仃仃落到枕头上。”成为宋江掌握梁山大权的一块垫脚石。 而英雄武松杀人更是肆无忌惮。在血溅鸳鸯楼一节中载:武松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后,在墙上写下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正待下楼,只听楼下夫人声音叫道,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去派两人搀扶,武松忙闪在一边,两亲随上楼推开房门,浑身犹如掉在冰窖里,惊得面面相觑,喊声不得,武松从黑影里闪出来,一手一个,杀死了。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武松寻思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是一死,落个痛快,出了口气,便下楼寻人。一时间,楼下张都监的夫人,几个服侍的下人,还有那唱曲儿的玉兰,尽皆被杀死,总共有十多人。 武松为了报仇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是非曲直姑且不说,单从他杀完这三个仇人后,却想到杀了一百个也是一死,落得个痛快,然后向无辜者下了黑手,那么这时的武松便与英雄二字没有任何关系了,说他是歹徒、杀人狂、刽子手一点也不为过。可在《水浒传》一书中,武松的形象总是那么光彩照人,豪气冲天。一个人为了痛快,便手起刀落结果了十多个无辜者的生命,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被作者写成了大英雄,写成了好汉。武松滥杀无辜,成了展示武松功夫不凡的一个花絮,死去的无辜成了展示武松不凡的道具,好像是说,武松武功盖世,别说杀三两个人,就是杀上百八十人,也都是如砍瓜切菜一般,易如反掌。 如今武松形象正借助现代化的电影电视媒体展现在我们面前,艺术的加工与再造,使我们面前的武松不仅仅是一条好汉,简直是神人,圣人,是正义的化身。其实,在梁山好汉中以杀人为快活者不止宋江、武松,还有李逵、孙二娘、杨志等等,他们一怒之下便手起刀落,而对方则命归黄泉,这是常有的事。 这是怎么了?!是宋江、武松等人骗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应该说《水浒传》是中华民族一个最为普及的教科书,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巨大,影响深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藐视法律、藐视生命的人居然成了英雄好汉,那么这是什么文化呀。思前想后,真是令人糊涂。(作者:牟丕志) sealnews02
武松一生中只有两段感情“纠葛”。 潘金莲 潘金莲是爱武松的,那是真情流露,拋却伦理道德,单就情爱此事来说那是挺纯洁的一件事。武松最后手刃潘金莲,这只不过是一个社会的一以贯之而已,若非武松,无论遇上谁,必会报杀兄之仇。 在一部《水浒传》中,男女之事甚少,除却潘金莲这样轰轰烈烈,再要找到一个水一样的女人来,已是十分困难。水浒故事被人传为105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这注定女人没有多少故事。在整部《水浒传》中,最血性的三个男人应是武松、林冲和李逵。武松刺配后有一个机会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在张都监的家里,武松受到礼遇,张都监有意把养女玉兰许配予他。玉兰长得千娇百媚,别有风情。在张都监家里,武松过上了一生中最温情的日子,他受到张都监的照顾,还红袖添香。当美丽的玉兰向武松敬酒时,武松面红耳赤起立,远远而立,把酒一饮而尽。回到屋后,无法入睡,还拿了条哨棒在月色之下操练起来,一直玩到三更时分。这段文字耐人寻味,武松也是怀春的。可以肯定地说,武松是动了真情的,虽然施耐庵并未花更多的笔墨去描写武松和玉兰之间的情事,但臆意一番,武松在张都监的家里感受到了一生的幸福。 玉兰 但令人悲哀的事,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包括玉兰,也是张都监设计害他的一个筹码,而武松一概不知。 当武松最有可能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时候,阴谋开始了。家丁们从武松的房中搜出了张都监家中的被盗物,武松再一次被推向了命运的深渊,被张都监诬为盗窃财物,再获重罪,张都监想要的是害死武松。 武松的英雄气概在飞云浦上薄发,手刃了公差。再次寻仇鸳鸯楼,张都监、蒋门神、玉兰皆死在武松之手。 从此后,武松的生命中就再也没有女人了。相比于王英、林冲,武松是值得同情的。武松一表人才,武艺高强,本来可以获得爱情,但他生命中两个女人却成了他一生中的最痛。第一个爱他的女人害死了他相依为命的哥哥武大郎,第二个女人却想害死他。 在水浒中最悲剧意味的应是武松,他的经历、爱情和结局都极为坎坷。我总畅想他能遇上一位美丽贤慧的女子,减却他身上那种残缺的悲剧色彩,可惜上苍没有安排给他。(作者:流沙) sealnews02